一、行业管理规模猛增1万亿,千亿私募天团横空出世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5月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达8906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升至4.83万亿,相较于2020年年底的3.77万亿,增加了1.06万亿,增长率达28.12%。按照前5个月的增长速度来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突破5万亿大关就在眼前。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5月初,国内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的证券私募机构达到80家,再度刷出 历史 新高。在这80家证券私募机构中,多达31家均成立于2015年以后,同时仅10家成立于2010年以前。按照地区来看,上海地区百亿私募数量为37家,以*优势*;北京紧随其后,拥有18家百亿私募;深圳地区已有11家百亿私募,数量仅次于上海与北京。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至少五家证券私募机构的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水平,包括高毅资产、礼仁投资、景林资产、幻方量化、淡水泉投资等,量化私募灵均投资也已经接近千亿规模。
二、多位资管大佬转战私募界,圈内人才流动频繁
2021年以来,“奔私潮”不止。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私募老将选择“单干”。
具体来看,比如原鸿道投资、乐心资产基金经理陈炜成立海南煜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富恩德资产副总经理钟杵备案了共青城寻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聚鸣投资笪菲成立了海南和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成阳资产投资副总监孙阳备案了北京玖盈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九坤投资唐盼备案了宁波方达投资,高管高茉人、李乐也均系九坤投资前员工。
大佬抱团也成了今年一大奇事。
1月11日,北京明晟东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从出资人信息来看,正心谷资本林利军、淡水泉赵军、千合资本王亚伟、煜德投资靳天珍、睿泉毅信投资吕一凡、拾贝投资胡建平、源乐晟资产曾晓洁等头部私募大佬云集,持股比例均为9.99%。明晟东诚的实际控制人徐刚曾在中信证券任职19年。
三、头部私募爆款频现,多只新产品遭疯抢
2021年以来,头部私募爆款产品频现。
1月中旬宁泉资产旗下“宁泉汇享信托计划”系列产品在兴业银行私行渠道发售,开售5日达到100亿募集上限;3月8日景林资产旗下某产品多渠道启动销售,合计募集规模达120亿元;3月份,高毅资产吴任昊新产品在多渠道热卖,募集资金80亿左右;6月1日,高毅资产邓晓峰三年封闭期新产品“高毅晓峰沣泽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开卖,发行首日代销机构预约额度超过100亿元。
四、外来的和尚念经不易,七成外资私募管理规模小于5个亿
今年3月23日,全球头号资管巨头贝莱德投资主动注销了其私募管理人资格,此前,在2020年8月21日,贝莱德作为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获批。
Wind数据显示,目前共有31家外资私募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其中七成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内,仅瑞银投资、元胜投资、德劭投资等3家外资私募管理规模突破了20亿元。
五、私募“门槛”大幅提升,员工总数不应低于5人
6月9日,中基协通过AMBERS系统发布《关于加强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资格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员工总人数不应低于5人,且一般员工不得兼职。
对于不符合相关员工人数要求的私募管理人,通知要求尽快在3个月内尽快完成整改。整改期后,中基协将对仍不符合要求的管理人采取进一步自律措施。至此,私募的“门槛”进一步提升。
一句话看中了基金的高收益。
基金这两年确实很火,这其中原因很多,我作为一个非专业理财人士,就从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来谈谈原因。
第一,大家有闲钱了,当只能解决温饱的时候,谁还有钱去买基金,温饱勉强解决哪敢去买基金,赔了可是要命的啊。
第二,观念的提升,以前大家都是把钱放在银行,存个定期,一年2个点的利益,主要是安全,可是突然发现到处都在宣传理财。发现存银行跑不赢CPI,赔钱,怎么办?
第三,近两年股市火爆,存银行赔钱怎么办,炒股啊,收益多高,近两年大家都在讨论股市,某某某赚了多少,某某某翻了多少倍,等等如此,天天在耳边回响,听到这些有没有马上就要拿出所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