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定下战略目标,预计2020年要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如今,2020年过去了大半,百果园交上的*答卷,在全国的门店突破4500家,年销量已经突破一百亿。但目标完成率一半还不到。
接下来的小半年,是极具挑战性的关键阶段,百果园却一反常态,没有按规划中的预期扩张,反而是瞄准资本市场,向“水果行业第一股”发起战术,并发力供应链体系,就在近日,刚刚对接1.2亿元意向采销。
在“后浪”来势汹汹的追赶、融资暂停背景下,急匆匆赴国外IPO,百果园这盘棋能下得稳吗?
新零售发展之殇
和鲜丰水果不同的是,百果园也是靠卖水果起家,但它具备互联网基因。
公开资料显示,百果园,全称为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始于1997年,2001年正式成立公司,2002年开出*家水果连锁专卖店。之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百果园的营业额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一亏就是7年。
主要原因,水果行业难以成暴利行业,耗损情况突出,利润本身就单薄,即使有些门店是挣钱的,商业模式却受季节性、地域性、市场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难以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往往这边店面以这种经营模式运营的挺好,换个地方的其他门店可行就难以消化掉库存资源,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实现规模化盈利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期。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百果园在业内名声已经起来了,为何在一些人流量集中的地方甚至还关店了。对于水果行业而言如何适应消费需求,管理好成本对于未来盈利非常重要。
2016年,百果园并购了一米鲜后,就开始重点布局线上电商平台。一米鲜在过去是国内领先的生鲜O2O品牌,所以百果园也有了互联网背景,业务范围从水果向生鲜拓展,拉宽了整个赛道的规模。
做线上也是困难重重。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都未能摆脱“困损”的困局,百果园自然也感受到了来自线上运营的压力。一方面,线上推广、运营、仓储、物流、售后等各项费用加起来成本并不低。另一方面,原本就利润不高的新战场还非常热闹,这些年生鲜电商逐步被消费者接受的同时,入局这个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其中既有阿里、京东等巨头直接参与,也有原产地的卖家自建网店,通过网上直销抢占3万亿市场容量的水果零售行业。
百果园面临的压力并不小,水果零售行业对储存、运输要求条件较高,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供应链仍然是传统模式,水果品类在冷链运输成本及耗损率等方面有诸多问题难以控制,这也成为包括百果园在内的水果零售商们的共同难题。
拼供应链拼品质虽然有一套自建体系,但在巨头夹击和产地线上直销等方式的冲击下,并没有明显竞争优势。拼销量,又不甘心只做阿里和京东等“老大哥”的“小弟”,只得以互联网最常见的手法,“疯狂补贴”和“高调营销”来吸引用用户,为自建线上平台带流量贴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
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回顾百果园的发展轨迹,从2015年决定“疯狂扩张”以来,一直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当年,在收购果多美丽后目标是在全国开1300家店,现在还差70家店。同年,获得了4亿元的A轮融资,由天图资本领投,广发信德等跟投;同年12月,获得A+轮融资。
2016年,公司内部第二个‘五年规划’出炉,定下了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的目标。同年,获得中金前海发展基金、招商局资本的战略融资。
2018年开放特许加盟业务,百果园迅速发展开出3000家店,并完成15亿元的B轮融资;同年7月,获得中金祺智投资的股权融资,以及自贸区基金、阿特列斯资本和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的战略融资;同年11月,百果园完成股权融资,投资方为金雅福投资。
之后两年,百果园融资情况明显按下“暂停键”了。生鲜电商潮涌过后,整个市场趋于理性。投资者开始意识到,风风火火了热了几年的生鲜零售,并没有真正解决生鲜行业痛点,大家都还处在摸索期。
根据《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生鲜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元,但生鲜电商渗透率不到3%。2019年京东、盒马、超级物种、小象、呆萝卜等都被迫紧急刹车,面临关店调整、甚至是关门倒闭的危机。
在大环境寒冬期之际,百果园创始人兼CEO余惠勇于2019年公开表态,“我们用了七年时间从零做到盈利,又用了七年时间做到1000家店。”为行业发展注入了信心,但百果园的处境还是不及预期。
从门店数量来看,百果园交上的*答卷,在全国的门店突破4500家,年销量已经突破一百亿。距其在2016年提出万家目标相差甚远。
如何才能兑现目标?百果园展开了新的动作。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已在6月1日接收关于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这标志着百果园正式启动上市工作,并把目的地选在境外。
对此,业内分析多认为,百果园计划上市的背后是对资金的渴求,为在日趋激烈的生鲜市场站稳脚跟,百果园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去“充电”。
今年目标可否完成?目前运营情况如何?线上现在占比如何?截至发稿前,鳌头财经方面暂未收到回复。
业内普遍认为,要完成万店计划难度颇大,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供应链难以承载,其他资源也难以匹配。与此同时,疫情加剧了不确定性,新生代电商平台正在切走市场蛋糕,行业供应链痛点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包括百果园在内的水果零售企业,仍然需要直面上述问题。
生鲜新零售想要发展,扩张多少家门店并不重要,适合当下行情制定符合自身定位的战略目标,才最有意义。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农业板块基金是否值得投资?其实以来几乎没有讲过农业板块投资,主要是因为我个人一直没有太关注农业,而且农业板块在整体收益排名中,不是非常靠前。但是我们看到,从今年以来,农业板块一直在低调成长,最近也有不少同学问农业板块的问题,所以咱们今天专门聊一聊这个话题。
其实早在今年一季度,农业主题基金就已经是隐形*。根据WIND数据,一季度7只以农业指数为业绩基准的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达到12.68%,是涨幅*的主题基金。我们印象中最热的医疗主题基金的平均涨幅只有11.96%。这是因为当时受益于一号文件、食品涨价、农业科技等利好因素,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农林牧渔是一季度*涨幅超过10%的行业指数。
农业板块虽然是传统的周期股,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农业主题属于大消费下的一个分支,细分领域主要包括畜禽养殖、饲料、动物保健、种植业、渔业、林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综合等子行业,其中又以种植业和养殖所占的比重*的。
说到养殖,就不得不提到这两年特别火的“二师兄”。2019年以来,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市场上的生猪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突破40元/公斤。网上流传了不少吃不起猪肉的段子,能请客吃肉的都是家里有矿的土豪。今年以来猪肉价格经历了短暂回调后又重回上涨通道,以至于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的养猪大佬们的业绩亮瞎双眼。龙头企业牧原股份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026%,半年净赚108亿。其他上市公司的利润也都有大幅增长。
6月份以来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多地的农作物、水产养殖、畜牧业受灾严重,同时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运输成本提高,加速了农产品价格反弹。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连续两个月回升。其中,食品价格贡献了全部涨幅,而猪肉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2.32个百分点。
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给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因此,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有望继续向好。包括国泰君安、天风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都看好农林牧渔板块的投资价值,多家板块内上市公司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整体估值还处于偏低的位置。所以呢,如果认可农业板块的投资价值,当前阶段仍然可以借道相关基金参与。
目前,投资农业板块的主题基金数量并不多,只有7只左右。其中1只是增强型指数基金:前海开源中证大农业指数增强,该基金跟踪中证大农业指数。从持仓上看,这是市场上最纯粹的农业主题基金,几乎囊括了农业板块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另外的6只基金,有两只是灵活配置型基金,一只是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主题精选,另一只是农银汇理现代农业加。这两只基金的仓位相对比较灵活,今年以来收益也都在50%以上,但是规模都比较小,差不多都是1亿出头。
剩下的4只都是普通股票型基金,包括嘉实农业产业股票、银华农业产业股票、工银瑞信农业产业股票、国泰大农业股票基金,这4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都超过了60%或者接近60%,表现还是非常*的。这几只基金中工银瑞信农业产业股票基金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