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总之,员工在离职后未结算工资的情况是不合法的,员工应当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公司也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工资得到及时和足额的支付。
自离不予结算工资违法:因此,用人单位规定员工自离(即自行离职)不予结算工资的做法是违法的。无论员工是何种原因离职,只要劳动关系已经解除或终止,用人单位都必须支付其应得的工资。综上所述,工人自离时,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其工资。
如果企业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旷工三天即视为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并且这一条款已获得劳动者同意,那么该规定是有效的,不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即便如此,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仍需依法履行支付劳动者应得工资的义务。
离职当天不结清工资违法。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离职当日即刻结算薪资的规定在我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为合法权益。依据该法规,用人单位有义务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之际一次性付清员工的薪酬。劳动合同可对此作进一步详述,但结算时点绝不能晚于离职日。
用人单位的行为是不合理的,对于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单位违法拖薪或未足额支付工资时,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其依法处置。申请劳动仲裁:若出现劳资争议,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请;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可诉诸司法途径。
2、辞工后,如果老板不结清工资,员工确实可以报警作为维权的手段之一。 员工在辞职后应首先了解劳动合同或雇佣协议中关于工资结算的规定,以便知道自己的权利和应采取的措施。 在发现工资未结清的情况下,员工应首先尝试与老板进行协商,提出工资未结清的问题,并要求尽快解决。
3、离职后工资没有结清的办法是催告用人单位结清、提起劳动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
4、劳动者面临辞职后工资未结清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步骤处理:首先,与单位进行协商,争取工资支付。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向劳动局投诉,劳动局将负责督促单位及时支付工资。若对投诉结果不满意,劳动者有权依法申请仲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如对仲裁结果不服,可提起诉讼,通过法院最终解决工资未结清的问题。
5、劳动者辞职后单位未结清工资,应采取如下步骤处理:首先,尝试与单位协商解决工资问题。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局投诉,由劳动局责令单位及时支付工资。若对投诉结果不满意,可申请劳动仲裁,进一步维护自身权益。对仲裁结果不满,则可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