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分配的意思还未支付,口头承诺的工钱没有给齐,只给了一小部分,怎么办?

2025-07-04 23:14:25 基金 ads

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怎样处罚

1、用人单位在工资分配方面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支付赔偿金,并视情况进行处罚。(一)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补发并支付克扣工资的*的赔偿金。

口头承诺的工钱没有给齐,只给了一小部分,怎么办?

口头承诺没有法律效力,建议找一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承诺工资的录音等。

他的行为是违法,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是违约。解决办法:口头承诺,他不承认你就得找其他证据证明,比如录音、短信或2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的证言等,以证据证明,可以到法院告他,如果没有证据,只能吃哑巴亏了。下次记得留好证据。

如果真的想走,只能和老板或者管理者协商:要么就拿了这些工钱就回家过年,节后再上班,继续领完工资,接着辞工。要么就搞假病条。要么就。。想想吧。

如果没有合同要工钱的话它的弹性很大,不给或少给或拖欠工或扣除都是有老板说了算。就算干活以前的口头协议有录音也是证据。如果你选择妥协或愿意吃亏,这是息事宁人的一种方法。如果你选择维护权益,就拿出证据去劳动监察大队或法院起诉,让法律来决裁。

劳动法46条赔偿内容细则

具体的赔偿内容细则如下: 经济补偿: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年终奖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导致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受到损失,就应当给予经济补偿。 精神损害赔偿:用人单位的不当行为可能会给劳动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如造成精神痛苦、抑郁等。

劳动法第46条规定经济补偿细则的补偿流程如下:确定补偿情形 需要确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解除劳动合同等。

经济补偿:涵盖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年终奖等。若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导致劳动者经济损失,应给予相应经济补偿。 精神损害赔偿:若用人单位的不当行为对劳动者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如精神痛苦、抑郁等,应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46条明确了在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该法规,若劳动者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那么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来支付。同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不超过十二年。总的来说,劳动法第46条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在特定情况下,如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劳动者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这体现了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尊重和保障。

拖欠工资2个月赔多少

1、如果用人单位拖欠了员工的工资长达两个月,劳动行政部门将介入,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支付欠薪。如果逾期仍不支付,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向员工支付相当于应付工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赔偿金。按照法律规定,工资必须按时向劳动者支付,支付日期应为双方约定的日期。

2、若用人单位连续两个月未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申请赔偿。 赔偿金通常是应发工资的50%至*。 法律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按时且全额支付工资给劳动者。 一旦用人单位违反合同或国家法规未支付工资、加班费,劳动行政部门将强制其补发,并可能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3、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两个月,劳动者有权申请经济补偿。 根据规定,赔偿金为应付工资的50%至*。 法律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按时且全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一旦用人单位未遵守合同或国家法律,劳动行政部门将强制其支付应发的工资、加班费或经济补偿。

4、如果用人单位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未依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除了需要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5、拖欠工资达两个月之久时,用人单位只需支付欠薪,无需承担额外赔偿责任。但若劳动者向劳动监管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如逾期未支付,需按照应付金额的50%-*比例向劳动者追加赔偿。

劳动合同是工资按分配制度,但结算时以发货量,请问合法吗?我应该如何...

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投诉时,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以及相关拖欠工资的证据。

这样的约定是合法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本事就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话,那么这个约定也是无效的。因为“法定优于约定”,也就是说,任何约定都是以其不违反法律规定为前提才是有效的。

如果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违反了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此合同条款即属无效;反之合法有效。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