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上,爱旭股份自爆因原材料涨价,开机率下降到60%,指出行业现状实际上是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严重短缺的假象,并将矛头对准了硅料市场的两大寡头通威股份和新特能源(1799.HK)。
对此,有股吧网友点评爱旭股份打出了一套“七伤拳”,“现在大家都知道4月开工率60%了”。实际上,与公开“举报”一并揭开的,还有爱旭股份所处的困境。
开工率60%,业绩承诺压顶
尽管技术之争、尺寸之争的两军对垒在光伏产业频繁上演,但如上述一般的“短兵相接”依然罕见。爱旭股份表示,公司2013年到2021年1季度均满产满销,今年4月份开始受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及硅料、硅片价格高频率、大幅度上涨双重因素影响,多晶硅价格月内飙涨37.2%、硅片价格飙涨23.5%,公司开机率大幅下降到60%左右。
为此,爱旭股份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多晶硅等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及时引导。值得注意的是,6月1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发文呼吁,建议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多晶硅等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及时引导。
事实上,不惜亮出自身堪忧的生产状况,也要挑开上游硅料、硅片的价格上涨矛盾的爱旭股份,正处于焦灼的时期。
爱旭股份成立于2009年11月,前身为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晶硅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大多数通过IPO抢滩A股的光伏企业不同的是,爱旭股份昔日“曲线”登陆资本市场曾经历不少波折。
2019年初,濒临退市的地产商ST新梅披露重组预案显示,爱旭股份拟借壳ST新梅上市。但彼时“531”新政余震尚存,且恰逢2019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政策出台较晚,光伏产业的融资环境算不上乐观。爱旭股份的估值与业绩承诺能否如期实现,频繁遭到监管层的质疑。
历经8个月的筹划后,爱旭股份借壳上市一案终于在当年8月敲定,ST新梅重组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意味着爱旭股份拿到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入场券。但“有条件”通过同时意味着监管层对公司尚有疑虑。
2018年净利润不足3亿元的爱旭股份,做出2019-2021年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75亿元、6.68亿元和8亿元的业绩承诺。证监会并购重组委曾要求公司进一步披露能否保持现有毛利率水平和未来业绩的可实现性。
时至今日,恰逢业绩承诺的最后一期,证监会并购重组委的担忧,似乎已逐渐照进现实。
即使在被称为光伏“大年”的2020年,爱旭股份距离其约定的承诺业绩依然差了一截。年报显示,当期公司实现营收96.64亿元,同比增长59.23%;归母净利润8.0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56亿元,与业绩承诺6.68亿元相差1.12亿元。
对此,爱旭股份将原因归结为疫情因素影响,并表示在今年3月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0 年度业绩承诺实现情况暨业绩承诺部分延期履行的议案》,将原业绩承诺中的2020年度下调至不低于5.38亿元;未完成的业绩转接至2021年,即2021年实现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从不低于8亿元上调至9.3亿元。
据其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爱旭股份实现产能约22GW,产量为13.3GW。2020年上半年,在受到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受制约的情况下,公司产能利用率为86%;下半年产能利用率恢复至99%以上,全年产能利用率为93.17%。但目前受到上游涨价的影响,爱旭4月份的开工率已降至60%,远低于疫情期间水平。
除了开工率受到影响,毛利率的下跌也成为爱旭难以回避的问题。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毛利率由2019年的18.06%下降至14.9%,其中上、下半年毛利率分别为9.6%和14.5%。对此,上交所曾于5月14日向爱旭股份下发年报问询函,公司曾于5月22日申请延期回复,目前仍暂未回应。
据*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降至9.7%,主要由于由于硅片、银浆等主要原材料涨价,而国内装机需求延后致行业开工率下滑,盈利能力阶段性触底。
400亿扩产在路上,资金压力何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受到原材料掣肘,电池环节技术路线的更迭,也是爱旭股份不得不面临的另一个命题。
随着单晶PERC电池技术量产转化效率接近极限,电池环节技术路线更新的拐点即将来临。隆基股份、晶科能源、中来股份已拉开新一轮的军备竞赛,量产效率的记录不断被刷新。
在上海举办的“爱旭之夜”上,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曾在致辞中强调:“PERC技术带来的红利已经基本消失,全行业PERC产能大规模过剩的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来看,爱旭股份的扩产之路也走得相当“激进”。
去年8月,爱旭股份曾披露,公司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200亿元投建年产36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
其中,首期拟投资40亿元用于义乌第四、第五期年产1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采用210大尺寸的PERC技术路线。根据年报规划,2021年,爱旭股份将推动上述项目投产,实现36GW单晶PREC电池产能的满产运行。时隔仅半年时间,爱旭股份便在座谈会上自爆公司已拥有36GW高效PERC电池产能,意味着上述项目已完全建成。
今年4月23日,爱旭股份再度披露,公司拟与珠海市政府签订《关于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的投资框架协议》,计划在珠海市斗门区投资建设年产26GW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该项目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总投资额预计高达180亿元,建设周期预计为5年。
与此同时,爱旭股份也进一步加码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公告日当天,公司披露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35亿元投入“珠海年产6.5GW新世代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建设项目”与“义乌年产10GW新世代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第一阶段2GW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80亿元,建设周期均为1年,预计2022年底形成N性电池产能8.5GW。
连续宣布扩产彰显着爱旭股份的野心,但巨额资金的来源依然成谜。
爱旭股份在公告中表示,项目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多渠道筹措的资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4.44亿元,短期借款为13.61亿元,仅利息费用高达0.55亿元,占当期公司归母净利润1.01亿元一半以上。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别为0.79、0.54,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此外,大规模的投资为爱旭股份带来更大的折旧压力,进一步压缩其净利润,而公司的折旧率也成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根据年报,2018-2020年,公司固定资产期末余额分别为22.9亿元、37.91亿元、64.03亿元,主要为义乌、天津生产基地在建工程投产转固,其中以机器设备为主。2020年当期计提折旧4.61亿元,年折旧率约为7.44%,低于公司预估9.50-19.00%的折旧率。
上交所曾在问询函中质疑公司折旧计提是否充分,是否与收益和业务规模匹配,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等。
种种压力下,爱旭股份能否顺利实现其最后一期的业绩承诺,仍尚未可知。
文/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