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印花税持续增加,券商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上市券商半年报的披露,各个券商具体的业绩及业务发展情况也浮出水面。然而,在行业延续上年“佳绩”下,东北证券业绩却与行业整体走势背道而驰,营收同比下滑了20.71%。
近两年,东北证券多次因为业绩数据变动引起市场关注,2019年,东北证券净利润增速下滑,尤其是在2020年券业大年之际,东北证券营收同比下滑了17.06%。
东北证券业绩下滑原因何在?贝壳财经
上半年营收逆势下滑,子公司拖累业绩
连日来,数十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不少券商取得了营利双增的“佳绩”。其中,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主打互联网的券商以及老牌券商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业绩均出现大幅增长。
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市场延续了2020年的火热走势,139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24.14亿元,同比增长8.91%;实现净利润902.79亿元,同比增长8.58%。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老大哥”的东北证券业绩继续呈现下滑态势,与行业整体走势背道而驰。上半年,东北证券实现营收29.26亿元,同比下滑20.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增长5.44%。
财报显示,东北证券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主要是受控股子公司渤海期货业绩影响。
据了解,由于渤海期货现货交易规模和报表列报方式影响,上半年渤海期货降低了现货交易业务规模,使得现货交易业务收入和成本同时减少,进而影响了母公司的业务收入。
业绩发展连续下滑,母公司发展也开始乏力
近两年,东北证券的表现似乎“平平无奇”。
2018年-2020年,东北证券分别实现营收67.80亿元、79.69亿元和66.10亿元,前两年的营收都处于增长趋势。而2020年是券业大年,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138家证券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4.41%。
值得注意的是,东北证券2020年的营收出现了17.06%的下滑。彼时,东北证券将业绩下滑主要归因为期货子公司的影响。
具体来看,因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冲回前期浮盈,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54.35%;因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导致汇兑收益同比减少61.80%;因期货子公司现货业务减少,导致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0.63%。
同期,2018年-2020年,东北证券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亿元、10.07亿元和13.33亿元。其中,2018年东北证券净利润变动明显,同比下滑54.82%,2019年和2020年的净利润相继增长。
财报显示,2018年东北证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和信用交易业务均出现了下滑,其中,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9.21%,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174.65个百分点;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40%,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17.90个百分点。
如果2020年东北证券还能将业绩逆势下滑归因于子公司业务发展,但据2021年中报显示,东北证券母公司的业绩发展出现乏力甚至下滑的情形,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了14.36%、28.76%。
业绩排名回到7年前,业务发展不进则退
近年来,券商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券商募集资金借机逆袭,毫不犹豫地彰显自己的“野心”。前有天风证券等借助研究所实现逆袭,后有主打互联网券商、财富管理等业务的、东方证券等业绩迅速增长。
对于东北证券来说,似乎将自己困在了“东北”这二字上。公开资料显示,东北证券的前身是1997年设立的吉林证券,2000年,吉林证券更名为东北证券,并吸收新股东入股,2007年,东北证券在深交所复牌。
如今,东北证券拥有140家证券营业部,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东地区,占据了6成以上。
具体从五大业务发展来看,2018年除证券投资业务外,东北证券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和信用交易业务的营收均出现下滑,其中,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下滑幅度较高,分别下滑了59.21%、40.84%。
2019年,东北证券五大业务营收均呈现正增长,但经纪业务和信用交易业务增长乏力,二者分别呈现0.23%和2.79%的微增。
2020年是券业大年,在行业整体增长的背景下,东北证券经纪业务营收实现76.46%的增长,资管业务和信用交易业务的营收出现44.03%和7.40%的下滑。2021年,券商经纪业务营收微增0.24%,证券投资业务、资管业务的营收均出现了下滑。
整体来看,近三年来,东北证券经纪业务增长乏力,投行业务不温不火,没有抓住注册制改革的浪潮出现大幅增长,投资业务靠天吃饭,无法保证旱涝保收,资管业务连续下滑,信用交易业务占比较小。
此外,行业内各大券商都在通过配股、定增等再融资手段扩大市场份额,贝壳财经
而东北证券近年来主要靠债券融资为主,最近一次的再融资行为,还是2016年实施的配股,尽管东北证券曾在2006年、2008年和2012年公布过定增计划,不过最终只有2次成功实施,2008年的定增计划停止实施。
在行业快速发展浪潮下,原地踏步或增长缓慢就是一种退步。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东北证券营收位列第18名,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东北证券营收*的排名。2019年,东北证券的营收排名迅速下滑至第26名,2020年,再次下滑至第27名。
基金发行运作有哪几个阶段?持有期、封闭期傻傻分不清?基金净值看哪个?盘中估值和净值为啥差异很大?基金分红选“现金”还是“份额”?今天就来聊这几个问题。
一、基金发行运作的各个阶段
公募基金的发行实行审核制,基本上要经历申报——核准——发行——募集——备案审核——成立这几个阶段,在基金成立以后,部分可以上市交易的基金还会经历上市,当然部分基金在运作中,还可能清盘退出市场。
重点说下几个“期”:
1、募集期:在证监会批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基金管理人开始募集,募集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发行火爆时期,很多基金会提前结束募集。
2、封闭期:基金成立后,就进入封闭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封闭期具体多久,以基金公告为准。
3、建仓期:建仓期和封闭期同时开始,但不一定同时结束,有可能基金已经打开封闭,但还没有完成建仓。理论上,建仓期不超过6个月。
4、开放期:封闭期结束后就进入开放期,可以自由买入卖出。如果是封闭式基金,就没有“开放”这一说,但有的可以在场内交易,比如Reits。
说到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不得不提另外两个品种:
一个是定期开放式基金,顾名思义,就是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开放。比如兴全新视野定期开放,就是每3个月开放一次。具体什么时间开放,关注基金公告,都会提前发布。
数据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更新
一个是持有期基金。这类基金开放后可以随时买入,但是每笔资金买入后,至少要持有一定期限。比如睿远发的第一只固收+基金,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买入后就必须要持有2年,2年后才能卖出。
数据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更新
二、单位/累计/复权净值有啥区别?应该看哪个
“单位净值”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净值,它是买入和卖出基金的成交价格。“累计净值”在单位净值的基础上,考虑了分红和份额分拆的情况。“复权净值”在累计净值的基础上,考虑了红利再投资的情况。
举个例子,某基金刚成立的时候是1元钱,上涨10%后,三个净值都变成了1.1元。然后基金分红了,每份分红0.1元,那么单位净值回到1元,累计净值和复权净值还是1.1元。然后基金又上涨10%,那么单位净值就是1*(1+10%)=1.1元,累计净值=单位净值+分红=1.1+0.1=1.2元,而复权单位净值=累计净值+分红再投资=1.2+0.1*10%=1.21元。
复权净值能更准确的评价基金的真实赚钱能力,这也是为什我们在比较、筛选基金的时候用复权净值的原因。
三、影响基金净值涨跌的因素有哪些?
1、底层资产。如果基金买的股票普遍都跌,基金净值自然也是跌的;
2、分红。分红后,基金的单位净值会下降;
3、巨额赎回。它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可正可负。
巨额赎回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持有时间越短,被计入基金资产的比例越高,这部分费用可能会带动基金净值暴涨。但不*,如果赎回份额占比很高,且持有时间很长,那么支付的赎回费就会比较少,而管理费又需要剩下的一小部分份额持有人去分摊。
另一方面是基金经理应对赎回时的市场情况。发生巨额赎回时,基金的现金储备可能并不足以应对赎回,这时基金经理需要卖出一部分基金所持有的债券、股票等资产,如果卖出时市场大涨,那么会带来净值增长,但如果卖出时间不合适,也可能导致净值下跌。
四、基金盘中估值和净值为啥差异很大?
盘中估值是根据基金*报告的持仓数据估算的,而定期报告显示的持仓是季度最后一天或半年度、年度最后一天的情况,并且定期公告不会马上披露,需要一些时间(比如季报需要15天、中报、年报可能需要2、3个月),所以我们看到的持仓信息是滞后的,这期间,基金可能已经进行了调仓;
另外就是季报只披露前十大重仓股,并且部分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如果很低的话,估值就更不准确了。
所以,盘中估值可以参考,但不能*相信,尤其距离报告期越远,如果基金换手率还高的话,可信度就更低了。
数据好买基金app
五、基金分红的流程,选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
基金分红,投资者有3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日期。以银华信用四季红为例,这只基金基本每个季度都会分红:
数据wind,某基金分红信息
首先是权益登记日,只有在权益登记日之前买入的投资者,才能参与基金的分红。
其次是除息日,在这一天红利将从基金资产中扣除,此时基金净值将扣除红利份额,净值下降。但此时红利并未派发到账。因此在除息日,可能投资者会看到基金亏损,但这只是账面资产的减少。目前多数基金的权益登记日与除息日在同一天。
最后是红利发放日,一般在除息日的第二天,基金公司派发红利给投资者。
注意,分红只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并不会增加额外的收益。
对于选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想落袋为安或者有现金需求的投资者,选现金分红;对于看好后市、打算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或者正在进行定投的投资者,更适合红利再投,因为红利再投免申购费,可以降低投资成本。一般默认都是现金分红,所以如果想红利再投,记得修改。
公募基金的一些相关概念说完了,下期我们来讲讲基金的买入和退出~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分享,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研习社
又有券商拟进军基金托管业务。
证监会信息显示,8月11日,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北证券”,000686)的《基金托管人资格核准》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是指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担任托管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对基金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办理清算交割、复核审查资产净值、开展投资监督、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等职责的行为。
事实上,早在2016年7月7日,东北证券便公告表示,该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设立“资产托管部”,负责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简称“基金托管资格”),并全面负责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运作和管理。
券商踊跃申请基金托管资格
随着东北证券递交申请材料,年内已有三家券商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
依据证监会官网8月5日更新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兴证券”,601198.SH)、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均在2022年递交了基金托管人资格申请,且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并进入“补正”阶段。
另据该公示,还有4家券商正在排队申请基金托管资格,分别为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部证券”,002673)、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第一创业”,002797)、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风证券”,601162)。
依据国泰君安研报,基金托管资格可为公募、私募等各类机构提供资产保管、清算交割、复核净值信息等服务,主要赚取托管费。托管牌照取得后,证券公司可开展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办理清算交割、复核审查净值信息以及开展投资监督等业务。
东吴证券研报还指出,基金托管是金融机构的基础业务之一,与其他财富管理业务(如基金代销、经纪业务、两融业务)存在紧密联系。拥有此牌照表明券商的机构业务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无此牌照且无外包业务牌照的券商将会面临无法开展PB(主经纪商)业务的风险。
已有29家券商获取基金托管资格
同样在今年,证监会已核准了两家券商的基金托管资格。
具体而言,5月31日,证监会核准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基金托管资格。1月19日,证监会核准了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京证券”,601990.SH)的基金托管资格。
券商开展基金托管业务可追溯至2013年。2013年,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允许经证监会审批后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证监会发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细化规定,券商开展基金托管业务正式起步。
发展至今,已有29家券商取得了基金托管资格。其中,既有头部券商,也有特色中型券商,暂无外资控股券商。
东北证券研报指出,券商竞逐托管牌照仍是头部机构优势明显,但中小型券商的竞争势头不小。“当前券商板块向财富管理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获得基金托管资质有利于券商优化收入结构,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推动财富管理转型。”
国泰君安研报还指出,从资产规模来看,目前银行占据公募基金托管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券商进军基金托管业务,券商系基金托管人的托管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东北证券(000686.SZ)发布公告,公司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80亿元的公司债券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1〕150号文注册。本次发行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债券代码:149608,债券简称:21东北03)发行规模不超过25亿元。
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于2021年8月18日(T-1日)在网下向专业投资者进行了票面利率询价。根据网下专业投资者询价结果,经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充分协商和审慎判断,最终确定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25亿元,票面利率为3.50%。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北证券3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北证券3号、开放式基金估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