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柏瑞基金,华泰柏瑞基金规模

2022-08-19 10:08:08 基金 ads

华泰柏瑞基金



本文目录一览:



08月11日讯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金08月10日下跌1.07%,现价4.211元,成交85109.57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4.1700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1.12%,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10%。

本基金跟踪指数为沪深300指数,*报告期内,本基金收益率为94.98%,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

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6.59%,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6.41%,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10.08%,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17.16%,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7457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0次,累计分红金额41.38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柳军,自2012年05月04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80.80%。




000708

10月11日丨中信特钢(000708.SZ)公布,2021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42.16亿元,同比增长33.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2亿元,同比增长3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78亿元,同比增长40.8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42.58亿元,同比下降39.20%;基本每股收益1.201元。




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近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华泰柏瑞基金子公司——柏瑞爱建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因决议解散,拟申请注销备案。

这是业内首家拟决议解散的基金子公司。

柏瑞爱建资管发布的公告称,3月4日,柏瑞爱建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因决议解散,拟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请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公告期为2022年3月4日至2022年4月18日。

首家解散的基金子公司

柏瑞爱建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10日,是行业内第71家成立的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的基金子公司,由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柏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资组建。其中,华泰柏瑞基金持有其51%股权,为控股股东,爱建信托持有35.67%股权,柏瑞投资持有13.33%股权。

对于基金子公司拟注销的事件,华泰柏瑞对媒体称,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母公司)为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聚焦资产管理业务,故经与柏瑞爱建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各方股东商议一致决定解散及清算公司。

此外,柏瑞爱建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财务正常,所有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都已安全及时完成清算。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柏瑞爱建成立以来旗下共有23只产品,以非标产品居多。

公司发行的首只产品为“柏瑞爱建.安吉绿洲应收账款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最后一只产品为“柏瑞爱建物明创新并购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18年4月27日。

自2016年后,公司发行的产品几乎都进行了提前清算。而自2018年以后,近4年的时间,该公司无新增产品。

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为业内首家拟决议解散的基金子公司,本次柏瑞爱建资管的注销,似乎在宣告某个时代的结束。

从首批基金子公司怀揣监管厚望诞生,到第一家基金子公司解散注销,期间恰好十年。

2012年,基金子公司出现在了资本市场。

当年的11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在这份规定实施了半个月后,首批三家基金专项子公司就获得证监会批复成立。这三家公司分别是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这些基金子公司成立的背景,是2008-2012年大资管的热潮下,与银行体系紧密相关的信托公司们业务突飞猛进。广袤的居民财富管理市场引得证券投资机构们艳羡,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证券投资是国内基金*的业务领域,受制于投资范围的局限,基金公司们只能看着隔壁信托公司业务不断增长。

“但是,由于公募基金几乎是基金公司的全部,长期的熊市使这种公募业务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业务模式的单一制约着基金公司的发展。直到2012年底,证监会允许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从事非公募业务,这才有了基金子公司在2013年的迅猛发展,部分子公司盈利甚至超过了母公司。”有基金从业者称。

基金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由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经营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销售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

媒体的表述中,曾以“*牌照”形容基金子公司。中国基金业协会2015年3月转载了一篇《中国证券报》的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基金子公司在诞生之初曾获得了宽泛的投资范围,被看做资管界的‘宠儿’。”

但随着2014年之后,基金子公司踩雷事件频发;2016年之后,基金子公司的监管政策收紧;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及房地产行业逐渐从辉煌的*走下来,信托公司与基金子公司的往日风光亦不再。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市场基金子公司的产品合计有9999只,管理规模总共为7.31万亿元。但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全市场基金子公司的在管产品总共为4134只,合计管理规模为2.32万亿元。

直到2020年,基金子公司踩雷的事件还在发生。2020年10月,某大型公募基金旗下多只资管计划违约。

行业掉头向下、以及原有热门标的不再适合投资的背景下,基金子公司们纷纷探索如何转型。

“转型的方向有很多,有做固收的、有做权益的、有做ABS的、也有做衍生品的,包括还有人尝试量化、FOF等产品内容,但以前热门的非标产品肯定不做了。整体来说,大家都不好做。”上海某基金子公司从业人员称。

“有时候投的产品可能赚钱,但前期的宣讲费用很大,也就是成本很高。以前我们都是机构客户,但现在基本都面向个人。如果是投ABS和衍生品的,尤其是面向年纪稍大一些的投资人,产品就会很复杂,宣讲成本非常高,反映到公司层面可能就是不怎么赚钱。”该名基金子公司从业者说。

“可能有一天你也会看到我们公司解散注销的新闻,这并不奇怪。”这名基金子公司从业者说。




华泰柏瑞基金规模

中国基金报

“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2021年正式收官,2022年新岁徐启。

在2021年各类型基金中,权益类ETF规模快速扩张,总规模跃升至1万亿,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基金位居前三强,公司旗下权益ETF管理规模皆超过1000亿大关,南方、国泰基金也距离千亿大关只差“临门一脚”。

在ETF产品中,中概互联网ETF在2021年最受宠,逆市规模激增269亿,资金“越跌越买”的现象显著,新发基金数量和规模也创下历年新高,成为权益类ETF市场扩张的“主力军”。不过,相比成熟市场国家,我国的ETF市场仍在发展初期,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被行业人士看好。

1.06万亿!

权益类ETF总规模刷新历年新高

随着2021年12月31日净值更新,*权益类ETF产品规模新鲜出炉。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市场575只权益类ETF(统计股票ETF和跨境ETF),合计管理总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创下了历年新高。

1.06万亿的市场规模,比2020年规模激增2870亿元,规模增幅近37%;同期产品数量也从298只增至575只,产品数量增长93%,投资者布局ETF市场有了更丰富的投资工具。

事实上,从2004年我国首只股票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成立,国内权益类ETF市场就在不断发展壮大,在2012年就*站上1000亿关口,但权益类ETF的规模增长整体会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比如2008年、2015年股市巨震中,该类产品规模一度产生缩水。

然而,2018年熊市期间,权益类ETF受到投资者逆市“越跌越买”,当年该类产品规模逆市大增66%,随后的2019年监管层大力倡导发展权益类基金,包含权益类ETF在内的权益类基金迎来大发展,随后的2019-2021年三年迈过三个大台阶:2019年规模突破5000亿元,2020年超过7700亿元,2021年更是站稳1万亿大关,实现了该类产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式大发展。

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基金位居前三强

南方、国泰基金冲刺千亿

在1.06万亿的权益类ETF市场中,各家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占有率却出现显著分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华夏基金旗下有57只权益类基金,总管理规模达到2453亿元,市占率达到23%,高居全市场第一名。易方达基金位居次席,同期规模为1286亿元,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华泰柏瑞基金的权益类ETF产品规模,也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44亿元,位居全市场第三名。

除了上述三家千亿巨头外,南方、国泰基金旗下的权益类ETF规模也都超过了900亿元,将向“千亿俱乐部”发起冲刺。

另外,华宝、广发、天弘、嘉实、华安基金旗下的权益类ETF总规模也都超过360亿元,也跻身全行业前十强。

在权益类ETF市场大发展、强势突破万亿大关的同时,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日益明显。目前排名前十的基金管理人,管理权益类ETF总规模为8779亿元,市场占比达到8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2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同类产品总管理规模不足10亿元,14家管理人甚至不足2个亿,在这一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百亿基金数量增至24只

百亿基金有望继续扩容

在总规模突破万亿的历史关口,权益类ETF百亿体量基金数量也在扩容。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权益类ETF市场的百亿基金数量达到24只,比2020年末增加6只。

其中,华夏上证50ETF*规模达到692亿元,逼近700亿元大关,高居全市场第一名。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紧随其后,规模也都站上500亿元关口。

大盘宽基指数之外,行业ETF也快速崛起,国泰基金旗下证券ETF、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同期规模都站上300亿元,同样获得资金的青睐。

分基金公司来看,华夏基金是百亿基金中的*赢家,24只百亿基金中,华夏基金就独占8个席位,达到三分之一的市占率。其中,上证50ETF、恒生ETF、5GETF、芯片ETF、华夏A50ETF等,都是华夏基金的百亿旗舰型产品。

易方达基金也有4只公募跻身百亿基金行列,分别为中概互联网ETF、创业板ETF易方达、科创板50ETF、沪深300ETF易方达。

华泰柏瑞、国泰基金则各有三只产品是百亿基金,华宝基金旗下的券商ETF、医疗ETF也位居百亿产品行列。

另外,在上述百亿基金之外,国联安半导体ETF、华宝银行ETF、华夏新能源车ETF、易方达中国A50ETF等产品,*管理规模也超过90亿元,随着未来权益类ETF市场继续扩容,细分行业投资机会的不断涌现,百亿基金的数量还有望继续扩容。

中概互联网ETF最受宠

逆市规模激增269亿元

从过往一年的规模变化来看,2021年,规模增长最多的权益类ETF为中概互联网ETF,一年内规模大增269亿元,虽然该只基金当年大跌接近40%,但资金是“越跌越买”,该只产品也从55亿元的基金,一举超过300亿元。

与该只基金类似的,2021年还有医疗ETF、消费ETF、酒ETF、恒生ETF等,都是越跌越买,资金逆市抄底的迹象明显,虽然目前上述板块都缺乏明显的反弹,但资金在价格的相对底部积累了较多的筹码。

另一类增长较多的产品,则是具有赚钱效应的中证500ETF、红利ETF、光伏ETF、煤炭ETF等,这类产品在结构性行情中走出独立趋势,获得了不错的赚钱效应,产品规模也出现较大规模的增长。

另外,在2021年底市场大小盘风格切换预期下,上证50、沪深300ETF等大盘产品,也获得资金的净买入,也位居规模增幅榜的前列。

与上述规模增幅榜相反,2021年规模萎缩的产品多数为涨幅居前的品种。

数据显示,华夏基金旗下5GETF、芯片ETF,博时基金旗下央调ETF,皆位居资金流出榜前列,而上述基金皆在震荡市中斩获不错的正回报。

另外,央企改革ETF、芯片ETF、创业板ETF易方达等产品,也出现了基金涨幅居前,但净赎回也增加的现象,“越涨越卖”的交易特点较为显著。

针对上述变化,北京一位中型公募人士表示,作为投资者布局市场的工具化产品,权益类ETF有“越涨越卖、越跌越买”的交易特点,这是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表现,可以在市场或细分行业的高点落袋为安,在低点加大投入,可以增加投资获利的机会。而权益ETF这一交易特点也有助于平抑市场波动,在资本市场发挥“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新发基金总规模1857亿元

也创下历年*

在近年来权益类基金大发展中,新发基金功不可没,2021年也不例外。

截至2021年末,当年新发权益类ETF产品268只,募资总金额为1856.99亿元,无论是新发基金数量还是募资规模,都是创下历年*。

从新增规模中的占比看,2021年权益类ETF市场新增的2870亿元中,新发基金占比就高达64.7%,新基金俨然是该类产品规模增长的“主力军”。

谈及我国新发ETF规模猛增的势头,北京一位量化投资部负责人表示,一是受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政策引导,国内ETF市场申报、发行和成立越来越快速和便捷;二是近两年结构性行情中突出,各类创新指数和行业ETF产品可以顺势布局;三是ETF具备高效便捷的交易机制,在投资者中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借用这一投资工具,投资者可以快捷跟上市场;最后,目前股票数量超过4600只,选股难度大大增加,通过配置行业ETF可以很快获得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该类产品的“炒股替代”功能,也会吸引资金竞相买入和投资。

“相比美国市场近5万亿美元的权益ETF市场、16%左右的在共同基金市场中的占比,以及单只权益ETF产品*规模3500多亿美元的体量,我国的权益类ETF规模、占比和基金规模方面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ETF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上述量化投资部负责人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泰柏瑞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泰柏瑞基金、00070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