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全面梳理2021年汽车行业重大政策&事件及全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表现,剖析企业难题与行业问题,洞察消费趋势变化,预判未来机会。 近日,由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策划编撰、出品的《2021中国汽车金融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正式刊印成册,这是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第七次以年鉴的形式对全年中国汽车与汽车金融的市场表现做总结,也是这个专业又执着的小团体奉献给汽车从业人员的又一力作! 据悉,《年鉴》共120P,内容包括政策篇、事件篇、市场篇、企业篇、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共5个篇章。《年鉴》重点梳理和盘点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及汽车金融行业的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及整体状况;从中国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新能源车市场、商用车市场等多维度,分析2021年整车企业的生存状况,解密汽车金融公司、银行、融资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助贷平台的应对策略,剖析行业存在的问题,企业面对的难题;洞察消费趋势变化,预判未来机会。 虽然2021年的汽车行业面临着芯片荒、疫情等挑战,但中国汽车工业依旧以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的全年产销量收官,分别同比增长3.4%和3.8%,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这也是中国汽车自2009年登顶全球汽车产*宝座后,第十三次夺冠。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趋势,给2021年交上了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答卷。 在一系列金融产品的助推下,汽车金融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根据2021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结果,以及各厂家和经销商集团提供的数据,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综合评估,2021年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约53%。 2021年,汽车行业一大波相关新规正式上线,车联网体系建设、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电动汽车换电安全均已标准化,首个汽车信息安全ISO国际标准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出炉,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规范出台,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这些政策吸引了行业和消费者的关注,稳定了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详见政策篇) 2021年,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变革,跨国车企加大电动化布局,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站稳脚跟,百度、小米、华为、360等科技巨头跨界闯入造车赛道,汽车全产业链布局愈发得到重视,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以及新入局者的频繁涌现,行业高管的流动也愈加频繁。(详见事件篇) 2021年的中国新车产销迎来了反转,结束连续三年下降趋势,继续蝉联全球第一。2021年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新亮点:中国品牌抢镜、女性群体崛起、个性化智能化受宠、金融产品成新引擎。新能源汽车进入资格赛关键时刻,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金融机构掘金新市场,保值回购、车电分离等创新产品也在助推新能源汽车增速。二手车市场持续释放增长潜力,布局二手车业务已成市场主流,各大金融机构大举布局二手车金融,但临时产权登记缺位、二手车残值评估仍是行业痛点。商用车却在牛年蔫了,二手车、新能源、智能商用车将是商用车金融企业未来布局的重点。(详见市场篇) 风云变幻,大浪淘沙。2021年各大车企迎来新剧变,自主强势崛起,靠合资反哺的时代已成历史。汽车金融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但汽车金融公司业绩分化严重,数字化转型成核心驱动力;银行加码汽车金融业务,风控成直营业务*难题;转型阵痛期之下,“回归融资租赁业务本质”迫在眉睫;野蛮生长的汽车助贷市场进入清理期,开始探寻转型与多元化发展之路;“阵痛与转型”、“车险综合改革”、“新能源汽车保险”成为车险行业的关键词。(详见行业篇) 作为数字化智库型财经媒体领跑者,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为整合并强化资源,做大做强在汽车全产业领域的专业度和影响力,2021年11月成立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重点关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发展新趋势,研究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乃至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塑等重大课题,制作与发布相关研究产品与报告,致力于促进整个汽车产业链条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推动和塑造更好的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 现,加入中国汽车金融俱乐部即可获得《2021中国汽车金融年鉴》,同时享有多重超值权益:获得《中国汽车金融》刊物、《2021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闭门研讨会&沙龙门票、2022年大型汽车金融相关论坛门票、业界简报或电子邮件专题等。 入会咨询电话:020-87385101 咨询邮箱:lczbauto@163.com
据@北京地铁 消息,针对官方和媒体近日通报的河北怀来1名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乘坐北京地铁2号线、13号线出行以及顺义区1名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乘坐北京地铁9号线、1号线、2号线出行的情况,地铁公司立即行动,在执行日常消杀标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官方通报的行程轨迹涉及线路车站和列车车厢进行全面消杀。同时已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涉及车站及列车共计4980个点位进行环境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地铁公司将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保障乘客平安出行。
@北京地铁
流程
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研究员 赖集悦
2022年5月31日,三大重磅政策同日发布,汽车消费迎来一波新的刺激政策:600亿购置税减免、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国家队给出振兴汽车消费的“一键三连”。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能源汽车再迎重磅政策利好,会上提出,加大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延期问题,行业预期持续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井喷并保持可预见的高速增长态势,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金融的蓬勃发展。
厂商系金融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总销量达到262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8%,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的5%快速提升至13%。进入2022年,面对缺芯缺电压力,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势头不减。2022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渗透率达到25%上下。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井喷,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金融的蓬勃发展。其中,厂商系汽车金融公司跟主机厂发展战略深度捆绑,可以获得主机厂贴息政策支持,更早掌握新车规划信息,在金融产品设计上做充分准备,推出的定制化金融方案更具针对性和竞争力。
近年来,吉致汽车金融持续在新能源汽车金融领域发力,陆续开拓几何、枫叶、极氪、英伦、吉利皮卡等新能源品牌提供量身定制金融服务,优化绿色贷款业务相关的制度和流程。针对极氪的直销模式,吉致金融与主机厂协同打造全线上金融服务模式,消费者可直接通过极氪APP,完成一站式购车贷款体验,大大简化了过去的线下申请流程。截至2021年底,吉致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较上一年上涨171%。据悉,未来,吉致汽车金融还将针对换电模式、充电桩建设等领域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绿色金融产品。
2021年,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发展战略,提出“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作为长城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长城汽车金融为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LCV轻型商用车等消费者匹配0息产品、低息产品、标息产品以及灵活贴息等多种金融产品。同时,长城汽车金融以15%起的低首付、5年超长贷期的基础信贷政策为蓝本,针对不同需求的新能源新车与新能源二手车用户,提供多样化、差异化、定制化的绿色金融方案,贯穿新能源用户的全生命周期。截至2022年5月底,长城汽车金融累计发放新能源汽车贷款超42亿元。
广汽汇理顺应绿色出行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自用购车、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中小型企业家和企业客户推出绿色金融“五子贷”,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同时,通过创新零售体制机制、上线保值回购产品、精简零售价格体系、降低贷款门槛、实现个贷预审服务在广汽埃安App上线等措施,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服务。此外,广汽汇理建立了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贷款的专项统计制度、业务流程、产品设计及风控政策。2021年,广汽汇理新能源汽车零售贷款合同量同比增长220%,2022年1-5月新能源汽车零售贷款合同量同比增长260%。
商业银行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金融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增量潜力,也吸引了商业银行的关注,率先布局的机构已经有所收获。
上市银行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新能源汽车金融已成为零售业务增长的重要部分。中信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该行加强汽车金融产品体系建设,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商用车等新赛道。报告期内,放款规模达4400.46亿元,同比增长16.32%。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亦提到:报告期内,本公司在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中增加绿色金融职责,制定《招商银行“双碳”工作机制及行动方案》、制定并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信贷政策》等信贷政策,大力挖掘新能源汽车金融市场潜力。
城商行在汽车金融业务方面也加大了马力。上海银行的2021年年报显示,该行积极发展汽车金融,2021年汽车消费贷款投放金额488.33亿元,同比增长183.64亿元,增幅60.27%。其表示,将持续深耕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导向,积极布局绿色信贷领域,加大与新能源造车龙头企业合作,重点定位有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以及融资租赁公司、头部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同时,把握汽车市场销售旺季,依托产品升级提升金融渗透率。
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金融的平安银行,在口袋银行APP平台上线了新能源汽车频道,为用户提供新购车的贷款分期,以及电池等配套服务的金融分期服务,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中心更是与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建立了总对总的合作关系。2021年,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新发放额为2543.3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175.65 亿元,同比增长137.2%,从结构来看,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已经占到全年新发放额的6.91%,成为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低迷,更多商业银行在寻求业绩突破之时,将目光投向了汽车金融,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较低的资金成本与大量线下网点优势,成为商业银行“虎口夺食”的重要筹码。
2022年5月20日,农业银行启动第七届“百城千店 农行汽车节”。围绕“绿色金融+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导向,农行信用卡中心组织全国分支行与蔚来、广汽埃安等新能源头部车企开展合作,联合开办多种形式的新能源车展、企业客户员工团购等营销活动,同时还响应国家汽车下乡号召,加大县域汽年分期营销力度,举办县域微车展,持续推动县域汽车消费及分期业务发展。
浦发信用卡也在5月发起了新能源汽车专场,在合作汽车经销商门店购买指定新能源车型,享受手续费立减优惠,合作覆盖上汽大众、雪佛兰、几何、领克等品牌。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 2022年1月至5月,该中心累计向客户投放新能源汽车信贷近52亿元。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截至2022年4月末,与74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展分期业务合作、涉及车型300余款,还将五菱宏光、东风小康等非营运车型纳入汽车金融业务,加大县域等下沉市场推广力度,累计投放新能源汽车信贷36亿元。
资本助力新能源汽车金融驶入快车道
资本是嗅觉最为敏锐的市场风向标。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再次点燃了汽车金融的投资热度。
背靠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车企,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在今年4月28日获得股东比亚迪和西安银行双双公告称,将按出资比例以货币方式对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60亿元。该笔增资刷新了国内汽车金融行业单次*增资规模,增资完成后,比亚迪汽车金融的注册资本将达100亿元,成为国内首家注册资本达百亿的汽车金融公司。
这也是自2015年成立以来,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第三次增资,间隔2021年10月的第二轮增资仅半年时间。背后的原因,是比亚迪汽车站上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风口,带来了业务的巨大增量,据悉,目前比亚迪汽车金融的新能源汽车金融业务占比和增长率位列全行业第一。截至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汽车金融累计发放贷款金额已经超过700亿元,新能源汽车金融业务占比约70%,其增长率居行业前列。截至2022年4月,比亚迪汽车金融累计服务金融客户已超过93万,其中新能源客户超过54万。
除了股东增资加码外,政策层面也对新能源汽车金融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自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明确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附件、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机电耦合系统及能量回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装备制造和产业化设施建设运营,及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的贸易活动和购置消费纳入到支持目录中,汽车金融公司发行的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资产支持证券频次明显加快。在同样的发行条件下,绿色汽车金融ABS比普通汽车金融ABS发行利率低,发行审核效率更高。
据了解,2022年以来,中国银行已协助国电投、上海申能租赁、南网租赁、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上汽通用租赁、一汽汽车金融、比亚迪汽车金融等企业先后发行14单绿色ABS项目,发行规模达433.30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总额。其中,比亚迪汽车金融在今年5月成功发行“盛世融迪 2022 年第二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55亿元,是汽车金融行业截至目前规模*的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此外,造车新势力也纷纷依托旗下融资租赁公司,试水绿色汽车金融证券。小鹏汽车旗下广州小鹏汽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成功发行规模为7.75亿元的 “嘉信-国君-支持小鹏融资租赁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ABS。上海蔚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3月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规模为10.30亿元的“上海蔚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并在今年5月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绿色新能源电池资产ABS——“蔚能-华泰-甬兴-绿色新能源电池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发行总规模6.35亿元。
汽车金融市场规模的增长,也意味着汽车金融公司对资金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一直以来,汽车金融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拆借,导致其资金成本远高于银行。在主机厂逐步收缩贴息幅度的情况下,绿色汽车金融ABS受到资本市场热捧,将极大丰富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有利于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汽车金融方面的先发优势。
北京现代汽车金融公司
大众汽车金融公司
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金融公司
东风日产汽车金融公司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
福特汽车金融公司
华晨东亚汽车金融公司
瑞福德汽车金融公司
上海东正汽车金融公司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
沃尔沃汽车金融公司
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
宝马汽车金融公司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公司
广汽汇理汽车金融公司
三一汽车金融公司
一汽汽车金融公司
山东豪沃汽车金融公司
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
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金融公司
吉致汽车金融公司
华泰汽车金融公司
天津长城滨银汽车金融公司
裕隆汽车金融公司
长安汽车金融公司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汽车金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汽车金融、北京地铁*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