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亿当基金经理好吗(投10万基金)

2023-04-04 2:38:17 法律知识 abc

请问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在多少比较合适?

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大概在50亿就差不多了。这个50亿指的是单只基金的基金规模,有一些基金经理,他所管理的基金不止只有一只,而是同时有着好几只,那么这个时候只需要看单只的基金就可以了。基金的规模对于基金来说会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基金规模越大的话,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操作难度也会越高。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基金规模小的话,就方便基金经理去及时的进行调仓。有一些基金规模小的基金,它在涨幅情况上确实是非常不错的,只是在人气上没有这些明星基金高。

很多时候明星基金确实是有着独到之处,但是也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正常来说是不推荐去购买那些拥有着比较高人气的基金,这一类基金在下跌的时候这个势头可能是无法止住的,因为面临到基金规模太大的情况,基金经理无法及时的进行调仓与更换。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去限制买入金额或者是进行基金分红,使得总体的基金规模变得更小一些,方便基金经理去操作。

只是50亿也并不是一个标准,大部分情况来看的话,很多基金新手都喜欢去购买市场热门的基金。这些热门基金的特点就是基金规模比较大,通常来说都是超过300亿的,这种基金购买是有一定风险的。而如果确实对这只基金的情况非常看好,那么基金规模也可以放大一些,比如说可以放大到100亿、甚至是200亿的规模都是可以的。超过了这个范围的话就不是特别适合去购买,这个时候购买的话相对来说收益率是不如那些基金规模更小的基金。

所以一般来说一名股票型基金经理在管理规模上大概是在50亿就差不多。这个是指单只基金的基金规模,如果这名经理还管理其他的基金,那么这种情况就需要另当别论,非常看好这只基金在往后的发展可以适当的扩大这个范围。

当基金经理是一种什么体验?

会很有自信,很骄傲,同时压力会很大,毕竟客户的钱都是自己做打算。

投资10亿当基金经理好吗(投10万基金)

基金规模多少合适?如何评价?

我个人觉得基金规模至少需要达到1亿元以上,但也不是越高越好。

当我们选择*基金产品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看这款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同时也需要看这款基金产品的持仓,更需要看这款基金产品的详细信息。选基金产品是一门学问,因为投资人在选择基金产品的时候能做的事情不多,相对也比较被动,所以我们更需要提前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关于基金规模这个问题,我会尝试从以下几点做详细解释。

一、我觉得基金的规模需要大于1亿以上。

对于那些基金规模过小的基金产品来说,这一类产品首先没有太多人关注,也侧面说明了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存在问题,或者需要检验。即便这款基金产品本身没有问题,投资人也需要担心基金被清盘的风险。如果我们不想每天提心吊胆,我觉得*一开始就不要选择那些规模小于1亿元的基金产品。

二、基金的规模*不要太大。

这个大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我个人理解大于50亿的基金产品*就不要选择了。虽然基金产品的规模大是一件好事,说明这款基金产品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但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如此庞大的资金非常消耗基金经理的精力,基金经理也未必能充分使用到每一笔钱。

三、投资人需要独立决策。

最后,我觉得体量非常小的基金产品未必不好,体量大的基金产品也未必一定好,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对于投资人来讲,投资人在判断基金产品的时候需要各个维度来评估,更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毕竟每名投资人的投资习惯各不相同,投资人*能找到符合自己投资习惯的基金产品。

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在多少比较合适?

我个人认为是10~40亿。

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话题,每个人所理解的答案各不相同。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股票和基金本身就比较难打理,同时也非常消耗基金经理的精力。如果基金产品的规模太大的话,可能会有一些资金没有办法充分利用。如果基金产品的规模太小的话,投资人又随时面临清盘的风险。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把基金规模列为我们的投资要素之一。

一、我先公布一下我的答案。

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我个人对基金产品的规模要求一般是10~40亿。对于股票型基金产品来说,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水平,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基金产品甚至已经高达200亿元以上。我暂且不谈那些基金产品是否有足够高的利用率,10~40亿可以充分发挥很多基金经理的个人实力了。

二、基金产品的规模不能太大。

试想一下,如果*基金产品的规模超过了100亿,这是可以说明本款产品非常受投资人的认可,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你很难保证基金经理充分运用每一笔资金。换而言之,过大规模的基金产品对投资人来说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因为资金利用效率太低了。

三、基金产品的规模也不能太小。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对于那些规模太小的基金产品来说,这类产品的投资关注度太低了。暂且不说基金经理的水平如何,这种基金产品随时都有清盘的可能,如果你投资了此类产品,可能几年后就被清盘了,你就没有办法通过长期持有带来足够多的复利回报,这是非常吃亏的一件事。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等规模的基金产品即可,比如10-40亿。

投资十亿元成立基金公司好吗

*公布的59家基金公司三季报显示,后5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规模均在30亿元以下,其中2家公司规模已缩至10亿元上下。

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最少,为10.61亿元。新世纪基金、金鹰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中欧基金分列倒数二到五位,资产规模分别为11.55亿元、16.16亿元、18.28亿元、26.70亿元。5家合计83亿元,占总额比例为0.46%,甚至低于一只普通中型基金规模。

这些基金公司今年、明年能自负盈亏吗?令人捏把汗。

10亿元公司管理收入

不抵3000万元成本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一个50人规模、运营状态良好的基金公司每年至少需要3000万元的运营成本。

成本一般有三大费用:第一项费用为人员工资,因为基金行业整体待遇较高,50人共计超过1000万;第二项租房费用,基金公司租房一般都在市中心,一般年均支出500万-1000万;第三项为差旅费用及新基金宣传费用,一般也要1000万之上。

据记者测算,以管理规模30亿元计算,基金公司一年计提的管理费用为4500万元,按照上述基金公司人士测算,算上期间申购赎回费率,仅能勉强保本,而诸如浦银安盛、新世纪、金鹰等管理规模10亿元上下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公司亏损几成定局。

更要命的是其中某些基金公司还以自投基金的方式实施"自残"。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为例,今年1月用1000万元自购了旗下大摩基础,从申购以来的浮亏高达68.87%,损失688.7万元,而大摩基础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仅为169.29万元,"产出"难以填补投入资金的亏损。

业内人士不禁发出感叹:小基金公司路在何方?

转换基金或解清盘危机

上述五家小基金公司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旗下基金清盘的风险。

根据我国与基金有关的法规,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若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实际上,尽管小基金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国内还未出现因基金规模不符合法定要求而被清盘的先例。

"相关法规并没有设置基金强行清盘的约束条款,所以除非万不得已,基金公司不会轻易放弃旗下基金名额。"一位基金研究员向记者表示更合理的做法是通过基金转换的方式使得基金类型转为更受市场欢迎的品种,"比如现在债券基金火爆,基金公司就有可能向监管部门申报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债券基金。"

类似案例曾有发生,早年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因规模过小而转型为货币基金得以继续生存的做法,为后来的小基金出路问题提供了一种选择。

基金业兼并风暗流涌动

根据公司法,公司资不抵债才会倒闭,而基金公司一般不会负债经营,只是运作客户投资的资产,每年提取管理费,所以理论上是不会破产的。

但如果某基金由于管理资产规模太小,所收的管理费不足以弥补日常运营费用的话,出现经营亏损是可能的,甚至是会出现将股东的投资全部亏完的极端情况,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不再继续投资,基金公司倒闭也是有可能的。

华夏基金在今年完成了对中信基金的收购,预示着基金行业的整合已经暗流涌动,而基金规模的不断分化为这种并购整合提供了条件,这也给一些举步维艰的基金公司看到了重生的曙光。

在私下交流过程中不少小基金的基金经理甚至表示了愿意被收购的期待。

他们认为小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日益递减的份额影响了自身投资能力的发挥,"如果被纳入大基金公司,其基金业绩和规模都会提升"。

引进新股东小基金期待重生

的确,如果行业上存在优势互补,合并的方式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目前市场并未形成一定基础,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督察长告诉记者:"基金的合并涉及股东的利益博弈,大的基金公司一只基金就抵一个小公司的规模,也不一定愿意合并小的基金公司。"

在原股东后继乏力的情况下,另一个可行的急救方法便是引入实力强大的新股东,重塑公司品牌。

"改变大股东,有可能从而改变一只是弱项的渠道,改变品牌形象,提高投研团队能力等。"一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基金公司牌照仍然稀缺,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和境外机构还在努力挤入基金行业,不妨让他们收购现有的小基金公司,只要有渠道,这些小基金公司就可以重获新生。"

专注单一领域小基金仍需自救

短期而言,一方面小型基金公司并未到其"生死存亡线",另一方面基金业暂时也不会掀起并购浪潮。在中国基金业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而股市仍将持续低迷一段时间的背景下,小型基金公司的熊市的生存之道依然只能是自救。

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在熊市中,小型基金公司应该专注于单一领域进行发展,加强其专业化,注重基金产品市场的细分。例如,去年成立的金元比联基金在牛市鼎盛时期毅然发行保本基金,今年以来份额持续增加,并且成为三季度*一家资产管理金额净增长的基金管理公司。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也认为,大的基金公司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但小的基金公司一定要使其发展目标单一化,通过突破某一个点来树立公司品牌,然后逐步做大。

"公司的产品线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王群航说,"大的基金公司产品线相对丰富,投研实力也较强,但如果小的基金公司能够把研究力量都放在某一类型的基金产品上,在震荡行情中,利用其基金规模小、流动性强的优势,那么肯定会有一两家小的基金公司在熊市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