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1万亿特别国债
经济观察网
“发放形式以现金为佳,也可以是消费券,但消费券的用途需要更广泛一些。”姚洋在上述会议期间接受经济观察网
提振消费:发放现金为佳
如何重振消费?“除了发钱,我也没有其它好的办法。”姚洋称。
在姚洋看来,疫情以来,政策始终把着力点放在供给侧,但当前面临全国产能过剩,产品滞销。如果产能过剩时还鼓励企业多生产,显然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可在需求端,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收入下降,且预期较为悲观,致使储蓄上扬,进一步降低消费。央行7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同比多增了2.88 万亿元。
6月29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收入感受指数为44.5%,比上季下降5.7个百分点;就业感受指数为35.6%,比上季下降6.9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
姚洋表示,一般的看法是,如果想提振消费,必须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可支配收入,否则消费上不去。但是,凯恩斯理论显示,消费想上去需要促进“自主性消费”,即不依赖于收入的消费部分。因此,当经济增速没有达到潜在增长率时,政策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上。因此,应向居民发放现金促进消费。
姚洋曾多次呼吁发放现金促进消费,并给出了资金来源。如从今年促进地方投资的3.65万亿专项债中拿出三分之一来增加消费,平均给全国每人发1000块钱左右,以电子货币的形式让大家限期使用。如果发放消费券,则不应设置使用门槛,否则就成了打折券,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是不需要中央政府出钱的,就发行地方国债,就像现在地方专项债,中央给地方一个额度,由地方买单。”姚洋称。
全年实现既定增长目标难度大
“下半年经济预估是多少呢?上半年增长2.5%,对全年贡献是1.1个百分点,下半年达到5.5%的增长速度,下半年经济要增长8%,这个难度非常大。”姚洋称,根据计算,中国潜在增速大概是6%,远低于8%。除非下半年经济出现如2020年下半年那种剧烈反弹,否则达到预期的难度极大。
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与2020年下半年已大为不同,现在不具备当时经济快速反弹的条件。
“2020年5月份到去年年中,我们的经济复苏里1/3来自房地产,1/3来自出口,1/3是其他。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姚洋称,任泽平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是17.2%,其中,直接贡献是7.3%,间接贡献是9.9%,也就是说,100多万亿的GDP里面有十七八万亿是房地产直接或间接贡献的。房地产的产业链极长,上游产业有钢筋水泥涂料等,下游产业更长,如装修、家具、电器等。
“过去一年间消费起不来,特别是今年消费下降,我觉得跟房地产下跌是很有关系的,一个巨大的消费动力没有了。”姚洋表示,实际上,虽然多种数据显示,中国的住房条件已有非常大的改善,但人均居住面积仍低于日本,住房质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首要稳住房地产
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1205.7万辆,同比跌6.6%;国内手机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跌了21.7%;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而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下降28.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8%。
如果下半年经济增速达到潜在增长速度6%,下半年只能贡献3.3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速大概在4.4%左右。下半年如何发力促进经济加快增长?
“还是要稳住房地产,这个非常重要。”姚洋称,今年上半年,排名前100的房地产企业地产销售额下降51%,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0%,由于房地产占GDP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其它行业必须要超额增长才能弥补房地产的缺额,难度非常大。
“稳定房地产行业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稳定下来,极有可能演化出一场金融风暴。”姚洋称,下半年,中国经济要复苏,就必须找到一条长效的防疫机制,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经济就无法稳定复苏。
针对如何建立长效的防疫机制,姚洋给出几个建议:
第一,应该把现在的“社会面清零”变成“社会活动面清零”。加上“活动”两个字,就是参加经济活动的人不能有感染。公共场所实行3天或者7天的核酸阴性要求,现在核酸检测的网点已经布得非常密,民众也已经接受。如果检测到感染,居家或转入方舱隔离,保持社会活动面无感染者即可。
第二,把现在按照小区甚至按照行政区分类监控的办法,改成按小区监控,*能再进一步,*到以居民楼单元为单位来监控。现在很多地方只要看到北京、上海来的人就直接隔离,打击面太大。人员流动不起来,经济怎么可能活起来?
第三,不再大规模异地隔离。把成千上万的人拉到别处隔离,耗资巨大,完全可以就地在方舱隔离,没有感染的居家观察。
最后,要逐步开放国际旅行,中国跟世界不能隔离。实际上,中国在过去两年里也没有跟世界隔离。
“我坚决反对世界在跟中国脱钩的说法。数据显示,中国跟世界是在挂钩,而不是脱钩。”姚洋称,中国出口增速强劲,与世界的连接在加强,脱钩论不成立。
如果列举国内紧凑型车市场销量排名的话,雷凌是一个绕不开的车型。与卡罗拉、轩逸、朗逸长期并列各大销量榜首。其诀窍便是摸清了国人的用车喜好,外观个性,内饰简约,配以这一级别中可圈可点的空间表现,以及不错的动力总成,呈现出*精悍皮实的家用车形象。而随着全新一代雷凌的上市,其关注度也是迅速提升。今天我们便来试驾一下这款全新一代雷凌,评测其在“家用”方面,又带来什么样的全新营造。
依旧主打家族式设计,成熟外观中规中矩
从外观上来看,全新一代雷凌采用了丰田*的家族化设计语言,这一代丰田车型的设计风格带有明显的运动化和年轻化设定,雷凌自然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一代雷凌还提供了“一车双外观”的设定,除了有标准版车型外,还额外加入了运动版车型,风格更为激进和运动。
我们以运动版车型为例,它的车头部分采用了大量的较为硬朗的线条的勾画,营造出了极具张力和富有运动质感的视觉效果,两侧大灯如同镰刀一般,依靠细长的进气口连成一体,下方进气口呈现出梯形的多边形,内部网状结构熏黑处理,下方导流板采用银色长条结构的突出设计,车头更为尖锐,营造出向下俯视的姿态,整体来看异常凶狠犀利。
车身侧面,全新一代雷凌仅仅使用了少量的轻盈线条做勾勒,车门上的弧线和褶皱点缀增添了精致和时尚的视觉效果,不仅打破了三厢轿车单调的通病,还让整车从侧面看去的重心进一步下移,更有档次感。车尾部分,全新一代雷凌采用了类横贯式的尾灯结构,有效拉伸了车身的视觉宽度,让本就低趴运动的它在全方位看起来都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此外,它的长宽高为4640/1780/1435mm,轴距为2700mm,在同级别车型中有着较为规整的尺寸表现,加上它*的车内空间利用率,因此也提供了更加宽敞和舒适的乘坐体验。储物空间方面,它的行李箱容积达到了471升,装载货物能力和同级别车型相比更高一些,大大加强了实用性,即便是满载出行也不会露怯,家用属性一览无余。
简约内饰,实用角度下的减法
进入车内我们就会发现,全新一代雷凌和之前的老款车型们一样,并没有搞太过花哨的内饰设计,偏向于年轻人的家用车设定的它沿用了已经是经典的T形中控台设计,一根长条银色装饰条从左至右笔直拉开,将中控台分为上下两层,空调出风口也勾勒成多边形。视觉效果上强化了层次感,并且有效的将车内空间拉宽。
具体来看,它的圆形方向盘使用了皮革工艺包裹,握感不错,手心出汗也能有着较大的摩擦力,很是跟手。此外方向盘的结构设计也是居家风格,看起来总有一种亲切感。仪表盘带有后排安全带提示功能。9英寸悬浮式中控液晶显示屏采用了梯形设计,内置车载导航和多媒体模块,操作起来比较简单,第一次用它也能做到轻松上手。车机的运行效果比较流畅,并且保留了下方物理按钮,这就很方便行车时的盲操作了,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雷凌还全系标配了8个安全气囊包括主驾膝部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帘等被动安全类配置,并且它还配备了丰田家非常先进的“TSS”驾驶辅助系统,这套主动安全系统在同级别车型中有着不错的反应灵敏度和可靠性,因此它的整车安全性可以说是同级别中一枝独秀。
多动力选择,满足家用多样化
在动力方面上,全新一代雷凌给人的选择就非常多了。总体来看,新车型主打1.2T和1.8L两版动力配置。其中1.2T的版本使用了一台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输出116马力,匹配上CVT变速箱后动力输出平顺,非常丝滑没有AT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感。此外它的实测百公里加速成绩为10.66秒,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不少1.6L自吸车型的表现,不仅兼顾了家用车的动力需求,也让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而1.8L的版本就很亮眼了,它配备了丰田家的油电混合技术,4缸的1.8L阿特金森循环自然吸气发动机*可以输出98马力,主攻中高速运行,再加上低速区间表现亮眼的72马力电动机,共同组成了灵活高效的油电混动单元。再匹配上使用了行星齿轮组的黑科技E-CVT变速箱,工信部综合油耗低至4.1L!不得不说,混动车型是真心省油,加一次油能开好长时间,尤其是在拥堵的大城市里开它,越堵车越省油,实在让人幸福感满满。
总结:
本次试驾全新一代雷凌基于TNGA平台打造,我们可以感受到平台化的全新一代雷凌所呈现出得更加短小精悍的产品力!这款车型全面针对普通工薪家庭打造,从定价来看比较亲民,安全配置较为丰富,该有的它都有。而在外观上它又比较符合年轻人们的审美,于中规中矩中呈现出了新时代汽车的实用之道,可以说是居家必备良品了。
正在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刚刚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从近期召开的两次政治局会议来看,均提出要“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作为疫情之下的特殊调节手段,今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认将发行特别国债,随后的4月17日,政治局会议再度重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什么是特别国债?
和一般国债不同,特别国债是指特定时期发行,用于特殊用途,并形成特定资产的国债,它无需列入一般公共预算,而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原则是“以收定支”,因此必须有受益性要求。
据了解,我国历史上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分别在1998年和2007年,其中2007年发行的部分特别国债在到期后进行了定向续作。两次特别国债的用途分别是补充四大行资本金和注资中投。
具体来看,1998年8月,财政部宣布发行期限为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定向发行,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化解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据公开资料,1998年时,国有四大行不良资产比例达20%,为处置不良资产,财政部还设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接四家银行。
第二次特别国债发行是在2007年,当时的背景是我国因持续增加的外贸创汇而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同时对外汇储备管理进行改革。该次共发行8期、规模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期限分10年、15年期,其中0.2万亿元向社会公众发行,用于向央行购买现汇及汇金公司股权,注资成立中投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5月14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发表的署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一文中提及,“要通过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渠道,增加政府投资”。这也是官方层面首度明确,抗疫特别国债将用于“增加政府投资”。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 匡峰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困难增多。为此,积极财政政策正靠前发力,这包括退税、专项债发行均明显提速。与此同时,财政部正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特别国债毫无疑问是增量政策工具可选项,且近来呼声渐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是支持今年发行特别国债的专家之一。他告诉第一财经,当前经济面临疫情反弹、地产下行、输入性通胀、欧美货币政策收紧的四重风险,中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餐饮旅游等行业,以及基层政府均面临困境。中央要求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建议尽快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投资基建、补贴特定低收入人群和支持抗疫。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现在还未到动用特别国债时机,面对当前形势可以优先选择常规的财政政策工具,这包括加大盘活动用财政存量资金,调整预算适度提高赤字增加普通国债或地方债等。当常规政策工具不足以应对后期经济形势时,再动用特别国债这一特殊、非常规政策工具。
时隔两年特别国债重来?
对普通百姓来说,最近一次知晓特别国债是大概两年前的2020年5月下旬。彼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财政收入均下滑,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为此在推迟召开的2020年5月下旬的全国两会上,中国推出一揽子政策应对工具,其中之一正是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受疫情扩散、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而这也是部分专家呼吁发行特别国债的重要原因。
罗志恒表示,当前经济面临四大风险。一是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不仅在短期内影响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的生产生活,还进一步恶化了市场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二是房地产下行势大力沉,预期低迷背景下居民购房意愿与购房能力均受到限制,商品房销售仍然低迷,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下降20.9%和29.5%。三是输入性通胀已体现在快速攀升的PMI价格分项指数,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四是全球流动性收紧、中美政策错位将引发资本外流以及资本市场受压制等影响。
4月份部分经济数据明显回落,尤其是受8000亿元留抵退税等影响,财政收入明显下滑,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3.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28.8%。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要求在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同时,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财税专家普遍认为,特别国债显然是财政政策增量工具可选项。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疫情在冲击财政收入的同时,稳增长和常态化防疫对财政支出的诉求上升,加之退税和土地市场低迷,若没有特别国债等增量工具,年内积极财政发力或将面临较大约束。目前来看,今年发行特别国债的必要性上升,时间在可能在三季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针对目前市场主体缺乏需求的问题,这时候尤其需要财政政策发力。考虑到今年的特殊情况,建议财政部发行大规模特别国债。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最近关于发行特别国债的呼声挺高,各方希望用这笔资金来拉动消费、扩大投资。从必要性来看确实越来越明显,但当前能否推出还需要观察。
“特别国债之所以特别,是在于经济遭遇特殊的、突发性、重大的冲击,通过日常财政政策工具难以解决时,才会动用特别国债工具,而且特别国债需要相应的资产去对应,因此是否动用特别国债仍需统筹经济形势、财政收支状况等考虑。”冯俏彬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吉富星告诉第一财经,特别国债是特殊时期的应对举措,不是常规政策工具,不建议频繁使用,可以作为财政增量工具的备选项。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可以优先动用常规增量财政政策工具,比如,首先目前政府债务余额距离限额还有较大空间,可以动用存量额度空间。另外可以考虑加强跨周期调节,通过人大批准后,将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提前到今年使用。
罗志恒表示,与增发国债或者增加专项债额度等常规工具不同,特别国债用途明确、发行相对灵活、不计入赤字。
“我国分别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三次新发特别国债,分别补充四大商业银行资本金、注册成立中投公司管理外汇和应对疫情冲击,对稳定国家经济与金融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前两次特别国债发行均由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增发,反映了特别国债发行相对灵活、审批流程高效的特点。同时,特别国债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不计入财政赤字。”罗志恒说。
投向基建、抗疫、民生
尽管各方对于当前是否发行特别国债有不同看法,但作为可选的增量工具,对特别国债投向探讨依然有益。
2020年1万亿元特别国债投向主要分为基建和抗疫两大方向。具体来看,基建方面细分为12个领域,分别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应急物资保障、产业链改造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在抗疫相关支出方面,细分为6个领域,分别是减免房租补贴、重点企业贷款贴息、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援企稳岗补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和其他抗疫相关支出。
财政部曾总结特别国债政策效果为四大方面,这分别是进一步补齐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带动社会投资,有力拉动经济增长。支持开展公立医院改造升级、购买核酸检测试剂、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等疫情防控工作。推动落实减免企业房租、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援企稳岗等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安排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进一步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目前来看,专家建言今年特别国债投向与2020年相近,但各有侧重。
罗志恒建议,今年可发行2万亿特别国债,专项用于三大任务。一是支持基建,对冲总需求快速下行,确保宏观大盘稳定,确保预期和信心稳定;二是对特定低收入人群而非全体居民发放现金,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促进消费或提高其抗风险能力,确保社会和人心稳定;三是支持各地常态化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举措,缓解基层压力。
张明建议,今年发行特别国债可用来做三件事。一是给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消费券。二是给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中小企业直接发放补贴。三是用特别国债募集资金支持地方政府重大基建项目建设。
吉富星表示,对于发行特别国债是侧重于投向基建促进投资,还是侧重于给消费者发放补贴拉动消费,各方看法不同。他认为,特别国债可能主要还是投向基建拉动投资,而民生保障方面更多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面向特困人群,不宜搞“直升机撒钱”,这样做效果可能并不好。
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用财力有限,直接给居民发钱在实操中难以做到,也会导致财政不可持续,而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不一,会导致不公平。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1万亿特别国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1万亿特别国债、丰田雷凌2020新款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